安远门:西安北门,古城第一楼发表时间:2025-01-16 16:54 安远门,西安城墙的正北门,位于北城墙中部偏西。其位置原为唐长安太极宫与东宫交界的宫墙中段,唐末韩建改筑新城时被隔在北城墙之外。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(1374年至1378年),向北扩建西安府城时新建安远门,后历清代、民国,今安远门存瓮城、箭楼及二重门洞,另于城门两侧各开辟两个券洞,供车辆行人通行。 安远门址原为唐长安城太极宫与东宫交界宫墙的中段,唐末韩建改筑新城时被隔在北城墙之外。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(1374年至1378年),向北扩建西安府城时新建安远门。 明洪武初,四外建有瓮城,并分别在内城、瓮城上建有正楼、箭楼二重。崇祯九年(1636年),陕西巡抚孙传庭于瓮城外加筑月城,月城上筑闸楼,并改原过护城壕之固定桥为吊桥。 民国初年,因于护城壕上架设桥梁,拆除闸楼及吊桥、月城,现已无存。 1911年,陕西响应武昌起义,起义军在张凤翙带领下围攻安远门内东侧的满城,此战中安远门正楼被焚毁,现已无存。 安远门门洞,现已不再承担城市交通作用。1954年,于城门两侧各开辟两个券洞,供车辆行人通行。 安远门内为北大街,门外为北关正街。安远门北侧,北关正街之北关十字处,为西安地铁安远门站。 安远门的门匾上写的是“古城第一门”。安远门是西安城墙的北门,位于北城墙中部偏西。其名称“安远”寓意“安定远抚”,表示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,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汉族朝廷归顺,遥远的北方能够安定下来。 安远门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,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唐朝时期,安远门作为迎宾的主要城门,常常举办盛大的入城式,迎接八方来使,因此被称为“天下第一门”。在民国时期,安远门的门匾由陕西第一任都督张凤翙书写,历经百年风雨仍保存至今。
上一篇国开魅力:开启知识新征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