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四台州羹的传说发表时间:2025-02-11 09:59 武德四年十一月,唐将杜伏威与李子通展开激战,李子通兵败。七日,李子通无奈投降,自此,江南一带纳入唐王朝版图。南北朝时期的临海郡境域被设置为台州,开国大将尉迟恭奉命坐镇台州,主持城墙扩建工程。 一日,尉迟恭为筑城之事苦思冥想,直至深夜才疲惫睡去。睡梦中,一只梅花鹿反复跃上床榻,用蹄子轻推他的身体,搅得他心烦意乱。待他恼怒醒来,只见晨曦微光初现,原来夜里下了一场大雪,雪地上,一行清晰的鹿蹄印格外醒目。尉迟恭心生好奇,便顺着鹿的足迹一路追寻,竟发现足迹刚好环绕了一大圈。他又惊又喜,认定这是上天的指引,赶忙下令让人依照鹿的足迹修筑城墙。神奇的是,工程进展异常顺利,此后,台州府城便有了 “鹿城” 这一别称 。 随着城墙修筑工程的推进,寒冬时节,士兵与民工们在冰天雪地中辛苦劳作,台州的父老乡亲们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于是,家家户户纷纷拿出自家的粮食、酒菜等物资,前往工地慰劳大家。正月十四这天,为了让众人能更方便快捷地享用美食,同时补充体力,尉迟恭采纳了一位老者的建议。将大米研磨成粉,用酒水煮沸,再加入春笋、鲜肉、蔬菜等食材,搅拌成糊状。这食物味道鲜美,不仅可口,还能抵御严寒。筑城的士兵和民工们喝了这 “糟羹” 后,浑身发热,干活的劲头更足了,城墙修筑的速度也大大加快。 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,台州民众将元宵佳节前一天的正月十四。制作糟羹,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。 如今,在台州,流传着 “正月十四,家家糟羹蛤蜊调”的谚语。每至今夜,阖家围坐,共食糟羹。制作糟羹时,先在锅中将肉丝、冬笋丝、香菇、木耳、鲜蛏、油泡、菠菜等食材精心炒制,再用米粉加水调和,倒入锅中煮沸,直至搅成浓稠的糊状,那扑鼻的香气,鲜美的滋味,令人垂涎。吃过糟羹,人们见面时总会亲切地问一句:“发财羹吃了没有?” 还会相互串门,品尝各家的 “发财羹”。 随后,大家纷纷走上街头,投身热闹非凡的元宵庆典。观花灯,五彩斑斓的花灯照亮夜空;玩焰火,绚丽的烟火在天际绽放;看舞狮,灵动的狮子在锣鼓声中欢腾跳跃;猜灯谜,人们开动脑筋,在谜面与谜底间寻找乐趣。待深夜尽兴而归,再将放凉的糟羹重新加热,喝上几碗,心满意足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。
下一篇西安工业大学成立70周年
|